玩泥巴、跳房子、捉蜻蜓;采野花、抓魚蝦、捕野鳥……一串串歡聲笑語留在田野間,飄在油菜花叢中,回響在大自然這個歡樂場里。對于我們和父輩來說,這是珍貴的童年記憶,可如今,這樣的畫面正在漸漸遠離我們下一輩的的童年。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人們對非城鎮的鄉村亦產生了濃厚的懷舊情結,逐漸遺失的童趣與童真、農趣與鄉情,是我們迫切希望從鄉村旅游中獲尋的......
【創意化休閑聚落模式解讀】
整合村落內的河流、田園、果林、山地,創意打造多元化的鄉村休閑游樂空間,并通過策劃趣味、豐富的鄉村活動形成村落持續的旅游吸引力。
適用村落特征
村落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一位于大城市周邊或者中小城市近郊,分布于熱點游覽線路上的休閑聚落型鄉村,憑借良好的區位,便捷的交通,能夠保證充足的客源注入。
2.休閑資源豐富
村落可利用的鄉村休閑資源豐富,既有具有鄉村清新的空氣、純凈的水、肥沃的土壤和祥和的鄉村環境,也有代表鄉村特色生活習俗、鄉村民居建筑、鄉土文化藝術、鄉村傳統勞作的風俗資源為發展鄉村旅游提供豐富的田園情趣資源。
3.用地條件優越
休閑聚落模式需要具備一定的可建設用地條件,以便于引入休閑游樂設施或項目,如鄉村游樂場、鄉村小動物園、鄉村親子樂園、鄉村酒吧、鄉村拓展營地等,實現對鄉土休閑資源的創新利用。
1.引力升級——主題導入,激活資源,創造核心吸引力
對鄉村民風民俗、山地森林、田園溪流等休閑資源進行系統化整理,通過鮮明的鄉土文化主題導入,創造性的構建鄉村核心吸引力,打造鄉土游樂項目,如農耕文化園、鄉村花海、兒童樂園、鄉村小動物園等,進塑造具有競爭力的鄉村旅游核心產品。
如日本水上町工匠之鄉以繼承手工藝傳統、發揚日本飲食文化為特色,這里聚集了“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編之家”、“茶壺之家”、“陶藝之家”等30多個傳統手工藝作坊。水上町在繼承發揚當地傳統手工藝文化的前提下,建立了形式多樣的胡桃雕刻彩繪、草編、木織(用樹皮織布等)、陶藝等傳統手工藝作坊,游客可以現場觀摩和體驗胡桃雕刻、彩繪、草編、木織(用樹皮織布)、陶藝等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通過親身體驗,充分享受各種工藝品制作的樂趣。
將鄉村中的所有元素,包括手工藝品、地方舞蹈、戲劇、音樂、古跡遺址、神話傳說,以及稻草、木頭、樹枝、泥土、石塊等,通過創意化、藝術化設計,創造出有趣生動的旅游體驗項目、景觀小品、旅游商品等,展現歷史文化與鄉土特色,進而形成休閑聚落的特色品牌。
如臺灣走馬瀨農場充分挖掘牧場、果園、農耕設施等資源,打造特色游憩產品。既有農場游樂設施包括騎馬、滑草、射箭、單車、山訓場、水上游樂等農場游樂設施;又有水車、石磨、古亭畚等農業體驗設施;還有可以簡易釀酒的休閑酒莊,同時還研發販賣自有產品如牧草包子、饅頭,牧草冰品(棒冰、冰淇淋)牧草茶、香草茶及各種香草加工用品。
3.節慶升級——豐富活動,創造鄉村持續吸引力
將鄉村節慶活動和節慶產品的形式和內容進行提升,通過創意注入、體驗融入等方式,打造豐富多彩的鄉村節慶活動,如春耕節、鄉村親子課堂、豐收狂歡節、農業嘉年華等,使鄉村節慶活動成為展示鄉村文化的有效載體,通過持續不斷的活動策劃與組織,激發鄉村活力,形成持續旅游吸引力。
如大興的鄉村節慶非常豐富,除了知名的“西瓜節”、“春華秋實”等,大興留民營村的千人餃子宴、龐各莊梨花節、安定桑葚文化節、采育葡萄文化節等極富民俗文化和農耕文化韻味的節慶活動都舉辦了多屆,而且越辦越紅火;大興還舉辦產品發布會、經濟論壇、極限運動、土地推介等一系列具有“時尚”、“發展”意義的活動,更加強化大興的鄉村旅游品牌。
4.管理升級——統一管理,集體經營,實現規模效益
通過村集體通過對村級龍頭企業或鄉村旅游合作社形式,對村落進行統一管理,主要內容包括對村內土地與閑置農宅統一管理打造,實現規模經營;對鄉村游樂項目開發經營進行規范和管理,鼓勵村民自愿參與;對鄉村公共空間進行統一營造,組織村民開展旅游接待活動,提供完善的餐飲住宿等旅游服務。
金叵羅村還將村內閑置院落流轉到合作社,由合作社投資改造,打造北井小院,以保持房屋原貌為宗旨,利用傳統施工手法對其進行改造升級,既保留民國時期老宅子的傳統格局,又滿足現代人居住的舒適與時尚。北井小院市場火爆,節假日需提前預定,成為密云鄉村旅游標桿性品牌之一。
來源:微信公眾號“大地鄉居”,轉載、引用請注明。